虽然最近美国通胀数据有所好转,但美联储降息的空间较小。就算特朗普多次让美联储降息,贸易关税会推高通胀,所以美联储很大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高利率。
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就说过,美国可能会进入“超长利率平台期”,至少到2025年底,利率都会维持在4.25%~4.5%,目的是让通胀稳定在2%的目标。这种长时间的高利率,已经悄悄为另一场大危机埋下了隐患,那就是“债务危机”。
美国从2019年以来,因为疫情影响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,已经多了4.5万亿美元的公共债务;欧洲不少国家的债务水平也在上升。根据国际金融研究所数据,2021年底全球债务和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比例超过了350%,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更是到了420%,债务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其经济增长能支撑的水平。而且在高利率环境下,不少负债多的个人和企业,不光要面对资产贬值,还已经出现了破产和资金断链的苗头。
债务危机的根源常常藏在“繁荣”的表面下。以前货币政策宽松,借钱成本低,企业和家庭就容易借上瘾,还把资产杠杆加了又加。可一旦利率上涨、资产价格下跌,债务就从帮衬变成了拖累。
历史上的债务危机早就给过警告。20世纪80年代,拉丁美洲国家在石油景气的时候借了很多美元债务,结果油价暴跌、利率大涨,之后就陷入了“失落的十年”;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,泰国、韩国等国家的企业借了很多外币债务,本币一贬值,立马经济受影响。这些危机有个共同点:债务太多还不起,而且往往要么是借的外币、收入是本币(货币错配),要么是用短期借款去支撑长期投资(期限错配)。
现在的债务风险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复杂,不同类型的经济体面临着不同的麻烦。
新兴市场的外债大多是用美元计价的,一旦国家的货币贬值,还债的压力就会陡增。比如阿根廷,之前把比索和美元挂钩,其经济下滑的时候本币大幅贬值,美元债务的压力大幅增加。2020年,阿根廷发生第九次债务违约,当时公共债务约有3000亿美元,几乎和当年全年的经济产出一样多,2022年通胀率估计超过了50%,而且不止阿根廷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情况。
发达国家虽然能借本币债务,但债务太高,应对通胀的时候就很“纠结”,其中英国和日本政府可能会陷入债务螺旋。要是加息控制通胀,还债的利息可能会让财政扛不住;要是不管通胀,又会让债务的实际价值变少,引发信任危机。
引发危机的导火索可能是突然的通胀大涨,可能是某个国家债务违约,如果发生债务危机,往往会影响美元和资金的表现。
如果债务危机在美国爆发,将对美元和美股不利,对国际金价有利。但如果危机出现在其他国家,或者新兴市场,资金可能会流向美元和美股避险,对国际金价不利。笔者认为,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再加上特朗普贸易关税的实施,债务危机可能出现在美国之外的国家和新兴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