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白银市场出现了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结构性变化:现货与期货的价差正在明显拉大。这不仅仅是一个价格波动的技术现象,更与全球实物流向、政策预期以及市场情绪的再分配密切相关。
白银现期货价差飙升
在过去一周,白银现货价格大幅走高,升至每盎司约50美元,而美国COMEX白银期货价格则徘徊在48美元左右,价差一度超过2美元。这一价差不仅达到了多年来的罕见水平,而且足以让套利资金重新活跃,推动金属在全球市场之间的流动。
这种现货升水意味着投资者更愿意为“立刻可用”的白银支付溢价,而非未来交割的期货。这背后,实物供应与市场预期的错位正在放大价格信号。
供应紧张的全球背景
今年早些时候,大量白银因关税担忧被运往美国,以避开可能的进口关税。如今,这些金属正准备回流伦敦,因为伦敦的现货供应紧缺已经将价格推高到美国期货之上。
目前,Comex白银库存接近历史高位——约5.26亿盎司,相当于美国近四年的国内需求。而伦敦市场的流动性却处于低位,租赁利率飙升至11%以上,这被业内形容为“异常紧张”的水平。
Macquarie全球金属交易负责人Ryan Mangan 指出:“伦敦市场确实存在实物短缺,而美国这边却有数亿盎司的白银闲置。”这类供需错位,正是现货升水持续扩大的根源之一。
价差背后的资金与政策预期
造成价差扩大的不仅仅是供应,还包括政策预期的扭曲。9月,美国将白银列入关键矿产草案清单,市场担心未来可能征收高额关税。为规避潜在关税,贸易商此前集中将白银运入美国。
而今,随着伦敦市场出现短缺,这些金属的套利流动重新被激活。然而,美国政府持续关门,可能推迟关键矿产关税的最终裁定,使形势更加复杂。监管方面的不确定性令市场参与者陷入困境,一些人不愿在政策明朗之前调整库存。
正如独立金属交易员Tai Wong所言:“除非关税政策明确,否则市场不会大规模回流。”这意味着价差的持续时间,可能与政策的不确定性紧密挂钩。
白银支持的交易所交易基金(ETF)迎来大量资金流入,给本已紧张的实物市场增添了另一层需求。这些投资工具必须获得实物白银作为其份额的支撑,这进一步消耗了伦敦的可用库存,加剧了实物供应紧张的局面。
此外,伦敦市场的紧张已经外溢至其他地区。例如,印度的Kotak Mahindra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暂停了其白银ETF基金的新申购,以防范因价格波动而对投资者造成冲击。这表明,伦敦市场的供需失衡正在传导至全球。
潜在影响:套利链条与价格趋势
历史经验表明,当现货与期货价差达到一定程度,市场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:
现货价格回落,升水被压缩;
期货价格被动补涨,现货端信号引发更广泛的价格趋势。
当前的大量库存与伦敦市场的紧缺之间,正形成一条潜在的“套利链条”。一旦政策信号明朗,实物流动将加速价差收敛,同时可能引发期货价格的追涨动作。对于交易员而言,这种结构性失衡往往意味着波动即将放大。
总结
白银现货与期货价差扩大,并非孤立的市场噪音,而是全球实物流动、库存结构与政策预期交织下的真实信号。伦敦现货市场的供应紧张,美国库存的高企,以及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,共同推动了这一裂口的形成。一旦套利流动重启,这个价差不仅可能成为交易机会,也可能成为下一波价格趋势的起点。